提到股权众筹,今天和三年多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曾经被媒体热炒的“率先拿到试点牌照”的三剑客京东、阿里、平安目前已悉数退出股权众筹市场。而所谓拿到试点资质的传闻,后来也被有关权威部门认为并不属实。
三年多来,早期进入股权众筹市场的平台因无法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市场环境尚不健全、相关的监管制度和标准迟迟未出台等诸多原因纷纷转型,目前还在市场上坚守的一些股权众筹平台大都以“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互联网直投”、“互联网创业生态服务”等形式出现,曾经风光无限被无数人看好的股权众筹,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再愿意提及。
市场需求一直都在,逻辑和理念看上去也没有大问题的股权众筹,在现实操作中却困难重重,步履艰难。有人大胆预测“众筹已死”,有人坚信“春天快要来了”。有平台在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也有平台在跃跃欲试,摆出一副要随时入场的架势。在打造双创升级版的今天,股权众筹试点和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以下简称股权众筹)会有发展的新机遇吗?有人持谨慎和不乐观的态度,但也有人是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推动的乐观派。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股权融资专委会主任委员、金融街88号论坛秘书长、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的姚余栋是国内最早倡导和推动股权众筹而且至今为止,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的为数不多的业内人士之一。
2018年9月9日下午,在姚余栋、王雪松的主持下,云投汇、爱就投、因果树、领筹金融、零壹金服、众投邦、宜天使等平台的相关负责人、中关村众筹联盟、部分媒体参加了金融街88号论坛股权众筹和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专题座谈会。
姚余栋一如既往地看好股权众筹。他认为,一方面证监会正在加快推进《股权众筹试点管理办法》,有关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相关规章制度也在推进中,另一方面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一直以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存在巨大市场需求。
他在黑板上推算了一组公式,认为未来市场大约可以容纳50-100家股权众筹平台。他还结合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新发布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五)》中明确,9月10日起有开展跨资产类别配置的投资业务需求的私募管理人登记申请即可通过系统报送申报材料。”的消息,认为这将对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的业务带来新的机会。平台可以为这些私募管理人输送更多优质的项目作为其配置。
他呼吁行业要把握好机遇、拥抱监管、合规经营。长期来看,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发展空间要大于“公开、小额、大众”的股权众筹。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股权融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关村大河并购重组研究院院长王雪松也在座谈会上就“统一、适当的众筹合格投资人制度标准”提出了建议。
数据是冷冰冰的,没有温度但很真实。中关村众筹联盟、云投汇、众筹之家、迷你投等单位2018年1月份联合发布的《2018互联网众筹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经过对互联网等公开渠道的不完全统计信息整理,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国众筹平台共计280家,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约33%,基本与2015年持平。其中,全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即业内惯称的股权众筹平台)共计76家,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42家,降幅高达36%。其中,北京地区股权众筹共计29家,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家,降幅达28%。
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国众筹项目投资人次达2639.55万,同比下降约52%。其中回报众筹投资人次达2636万,同比下降约52%,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投资人次达3.55万,同比下降约39%。
从数据来看,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已经处于非常低迷的阶段。股权众筹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使命。作为连接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桥梁,通过构建覆盖资产端和资金端的、良性互动的生态,实现募、投、管、退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股权众筹及互联网股权融资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的初衷。
如今的现实是,监管规则的不明朗、市场游戏规则的缺失,以及曾经的一窝蜂,入场平台鱼龙混杂、市场定位模糊等诸多原因作用下,股权众筹行业已很难担当起当年社会赋予的“双创”新生态、新模式的重任。大浪淘沙之后,2018年将是股权众筹及互联网股权融资行业“提能力、引技术、强风控、建生态”的关键一年。而行业的稳定顺畅发展,离不开政策和机制体制的保驾护航,业界期盼着着政策的春天。
股权众筹还会有未来吗?姚余栋在座谈会上坚信“春天快要来了”,而且一连说了三遍。他希望与会者和业界再把当年的“54321”方案找出来,认真研究并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起来。他更倾向于把股权众筹和创新型国家联系起来。
“5”是将股权众筹打造成中国资本市场的新五板;“4”是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实力,对投资者层次进行合理划分,按照公募、小公募、大私募和私募四个层次分层;“3”是根据融资规模,可以将众筹平台分为种子众筹、天使众筹和成长众筹三个层次,不同层次信息披露要求不同,以降低融资者信息披露成本和入市的门槛;“2”是坚守两个底线,即不设资金池,也不提供担保,包括隐型担保;“1”是一条红线,即在现有法律未修订的情形下,不能越过《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的股东人数200人的法律红线。
座谈会上,云投汇创始人兼CEO董刚、爱就投创始人徐文伟等企业代表,结合各自平台的实践对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也有平台代表建议业内多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运用到众筹平台的发展上。座谈会达成了多项行业建议和共识,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金融街88号论坛股权众筹及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座谈会会议纪要
1、 众筹应积极帮助打造创新栖息地,培养早期投资人队伍。
2、 众筹平台若与领投机构、投资人存在关联关系,必须强制披露,并承诺不损害第三方利益。
3、 众筹平台可以为除平台自身、实际控制人以外的机构或个人融资。
4、 每个项目,建议项目推荐人跟投。
5、 众筹项目需在互金协会备案,协会要求项目方定期披露信息。
6、 建议引进非公开股权投资合格投资人制度。
7、 建立统一的合格投资人制度,建议每个众筹平台,至少服务1000家创投企业。
8、 建议考虑54321方案。
9、 建议对科技股权类的投资项目提供税收优惠。
10、 建议项目结合区域经济,与地方政府的产业相结合。
11、 建议平台对投资人发布中立的观点。
12、 建议平台建立自身完整的风控模型、投资策略。
13、 建议加强投资人教育,培育专业投资人。
14、 建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尽快推出备案登记。
15、 建议指定银行做各家平台的存管,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16、 建议尽快推出监管政策,并加强行业监管。
17、 建议保护投资者利益至上。
十三个不准:
(1)不得发布虚假标的;
(2)不得自融;
(3)不得明股实债;
(4)不得虚假陈述、虚假性发布信息;
(5)不得设立资金池;
(6)不得非法集资;
(7)不得吸收公共存款;
(8)不得向不合格投资人发放项目;
(9)不得向投资人承诺投资收益;
(10)不得开展私募;
(11)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得失联;
(12)不得将投资人资产与平台资产混在一起;
(13)除专业投资人之外的合格投资人,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金融资产的10%。